搜索"中国重大装备"找到的小说 (P1)
《中国军事装备科普帖》 / 万里他乡 / 军事
《中国军事装备科普帖》是由万里他乡创作的一本军事书籍。
冶金装备、矿山装备、电力装备、海工装备……一个泱泱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重型装备工业。
国家重大装备办处长冯啸辰穿越到了1980年,看他如何与同代人一道,用汗水和智慧,铸就大国重工。
《湘西大会战·1945》 / 龚晓虹 / 纪实
1944年,中国全民抗战进入第7个年头。国民党蒋介石为保存实力,在对日作战的正面战场上,一败涂地。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却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国民党军队取得美国援助,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近30万国民党精锐部队在湘西雪峰山地区,同前来进犯芷江机场的日本精锐部队展开了最后一场大拼搏。结果一纸降书出芷江,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同时诞生了国民党嫡系的五大主力军。在湘西会战中,何应钦、王耀武、汤恩伯、李天霞、张灵浦、廖耀湘、邱行湘、周志道等战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湘西大会战·1945》首次集中详细披露了湘西会战的历史真相,填补了抗战历史的一个空白。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 吴晓波 / 政治 经管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再度发力!向钱穆先生之《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致敬之作!打破时间壁垒,勾勒历代变法全貌!探寻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变革的得与失!如果不研究历代经济的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两千七百年前,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改制变法,使得齐国一跃成为霸主,傲视群雄;公元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法,一时国库充实,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为之缓解;公元1978年,总设计师邓小平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百年积弱的中国经济再度崛起,重回强国之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十数次重大的经济变革,每一次变法,都顺应社会发展而发生,也都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今,新的社会发展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研究中国经济变革史的集大成著作,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的重大经济变法的种种措施和实践作了系统的概述和比照,指明因革演变,坦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式改革的历史脉络,又剖析了隐藏在历代经济变革中的内在逻辑与规律。辩驳得失,以史为鉴,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经济史”。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 茅海建 / 中国
本书对我国鸦片战争这段历史作了回顾,试图以全新的视角来解析这场颠覆清王朝的浩劫。作为一名求真的治史者,作者历数了清朝的军事力量、骤然而至的战争、广州的“战局”、“抚”议再起等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对于清朝统治打击的致命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史学论著。本书大量使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朝奏折,和英国所藏中英交涉文件、日本学者汇编资料集等等,详尽考订并重建了与战争相关的大量基本史实。作者抓住几个主要人物为线索展开叙述。从武器装备、防御工事、兵员训练到作战战术的运用;从后勤、兵力动员、兵员调动到军费的来源、筹集与分配,更涉及交战国可用于战争的经济实力、负责运筹帷幄人员的心态、他们的战争观(从文化层面言)、战术观(从军事角度言)等等。这些面相在过去的鸦片战争研究中或被忽视,或语焉不详,但在本书中却得到充分的展现。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影响重大,也是中国百年国耻的开端,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精神创伤,本书对当时的人和事的评价,均从事实认定来加以判断,尤其严肃检讨清朝奏折中呈现的天朝心态,直指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该书展现的严谨论证破除过去误谬之学术性,以及避免再蹈历史错误覆辙之强烈爱国情怀,令人读之震撼动容。《天朝的崩溃》出版十余年,流传较广,影响颇大,学术价值历经时间考验,已广为读者肯定推崇,即在海外,都成为治近代史之学者、学生,以及一般人士广泛阅读的著作,视之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修订版全面核订了注释、引文中的错讹,重排精装,列入“三联哈佛学术丛书二十年纪念版”再刊。
《中国1997·香港回归》 / 邢军纪 / 中国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作者用朴实的文笔记录了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及香港的前世今生。
《中国式共识型决策》 / 王绍光/樊鹏 / 经管
本书是国内首部部探究中国政府决策模式的著作。通过收集大量政府公报、文件、报告等资料,并对参与中国新医改决策过程的官员、政策专家、有组织利益团体代表进行深度访谈,本书用抽丝剥茧的方式梳理、分析了新医改政策形成的全过程,从而深度探究了中国中央政府如何制定重大公共政策。
本项研究发现,中国中央政府重大政策的决策模式已由过去的"个人决策"、"集体决策"转向一种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更高的"共识型" 决策模式。
这种模式在参与结构方面的特征是"开门",包括闯进来、请进来、走出去,而且政策形成之门越开越大,参与方不再局限于各级官员,还包括智库、国际组织、利益集团、普通群众等。
这种模式在沟通机制方面的特征是"磨合",包括下层协商、上层协调、顶层协议,强调总体本位、求同存异,把参与各方的交汇点作为"输入点"、"商议点",而不是"否决点"。
《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 姚有志 李庆山 / 战争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3年多的解放战争中,是靠着勇敢顽强、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在战争中,解放军使用的大部分武器,依然是红军时期的小米加步枪,一部分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中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武器,而国民党军使用的主要是美式装备和100万投降日军交出的大批现代化武器,包括900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100多艘军舰,数以万计的大炮、坦克等。解放军在战初仅有野战部队61万人,地方军66万余人,国民党军则有430万人,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为3.4:1。解放军就是凭着这样的力量,在800多次主要战役战斗中,共歼敌807万余人,解放了除台、澎、金、马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本书选择并记叙了解放军在3年多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所进行的具有代表性的40个重大战役,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对主要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为共和国的前途和命运而展开的生死大搏杀。通过这40个大战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由少变多、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以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之势夺取胜利的英雄气概,在城市、据点、山头、村寨、江河湖海前仆后继、顽强拼杀的壮烈情景,在第二条战线上斗智斗勇、策敌倒戈的精彩片断,特别是比较生动地刻画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导演了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高超智慧,前线将帅服从全局、果断决策、灵活指挥、身先士卒的动人情景……
《中国古代考试制度》 / 郭齐家 / 科普
中国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各种科目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始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趋向衰落。历经1300余年,对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观念和社会风尚有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发明。
古代礼俗良莠混杂,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它对现代社会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今天,研究总结传统礼俗,加以批判地继承,倡导进步礼俗,弘扬精神文明,提高全民素质,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书介绍了中国礼俗的源流、育子礼俗、成年礼俗、婚姻礼俗、日常礼俗等内容。
印刷术被称为“文明之母”。它的广泛传播,为全世界各国出版大量书籍打下了可靠的基础,为全人类享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做出的了不起的贡献。
(第1/100页)
推荐阅读